咨询策划 ›
作者:
发布:2023-06-16 10:45:25
阅读:47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最大的变化有两个方面。
工业化、城镇化推动了农业GDP不断下降。
农村劳动力下降的数字,GDP变化的数字,背后揭示的是工业化,为什么我们能够成为全球工业门类齐全,最大的工业化制造大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以为跟农民、农业、农村的贡献高度相关。
全球农业经营。发达国家农业经营,农业强国的农业经营,是采取家庭经营的模式,家庭经营模式的规模越来越大。我去了瑞典、丹麦、美国调研,数据更具有真实性。瑞典1900年家庭农场有51万家,到最近是6.7万家,相应的平均规模由原来的39公顷扩大到2015年的46公顷。丹麦1903年有家庭农场26万家,到1964年减少到17.5万家,到2015年再减少到3.8万家,相应的平均规模则由1970年的21公顷扩大到2015年的70公顷。美国家庭农场从1953年的681.4万家下降到1990年的215万家,平均每年减少8万家,2016年美国农场总量再度减少到206万家。
这些年家庭农场扩张,包括农民合作社经营面积扩张,土地买卖的现象越来越少,而土地租赁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为什么?
因为买卖土地的价格太低,原来的老地主不愿意卖掉土地。反过来,无论是美国也罢,欧洲也罢,土地价格相对较高,他们没有钱,不愿意买。一个不愿意卖,一个不愿意买,土地的租赁市场应运而生。在美国,无论是资源性的小麦、大豆、玉米,特别是水稻,家庭农场的表现越来越突出。我们以为原来西方所谓的家庭农场是耕耘自己的土地,其实现在是自有土地加租赁土地,等于家庭农场经营面积的总面积。在这个前提下,从美国来看,所占农场数量的比例从1935年的25%提高到2012年的54%,欧盟诸国此现象也普遍存在,租地现象越来越突出。
中国家庭农场为什么能扩张?
合作社企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合作社数量在减少,但是单个合作社的规模在扩张。为什么?要求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给链、完善利益链,这个过程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从事农业的从业者收入有所增加,获得社会平均利润,要求合作社的规模,由原来的单一产业分工向综合产业迈进,由原来的聚焦农业终端产业向产前和产后加工、营销、储备各个方面延伸,而且这种现象发展到今天,跨国型的农民合作社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荷兰、丹麦、法国、美国都有跨国性的农民企业,这种农民企业更多表现在乳制产品、畜产品等特色产品的产出。
国内表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显然有中国自身的国情,有自身的农情,但是显然也绕不开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由于这种发展的结果,我以为现在全国的农业经营方式绕不开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模式,这个模式是现实存在的,也是未来的方向。
在这个前提下,国内的表现怎么样?
家庭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家庭农场已经达到390万家,无论怎么样,家庭农场在成长过程中,它的面积是在不断增加的,所以典型的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什么叫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四个核心——家庭经营、规模适度、一个产业为主、集约生产。
中国农业体系构建最重要的任务是努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1、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继续促进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进城,分工分业,最大化减少留在农业内部从业劳动力。
2、到2050年左右,使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下降至5%,从业者数量减少到3000万以下。与此同时,更加积极地培育促进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各类农业企业快速成长,充分发挥他们组织农民、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作用。
认真研究中国当代以及未来的生产经营方式,“谁来种地”是绕不开的要认真研究的大问题,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怎么样在不丧失农民承包权,在严格保护农民承包权的情况下,认真地好好研究一下,“不在地承包者”的现象非常值得研究,如果放在西方国家叫“不在地地主”,这个在中国显然不合适,“不在地承包者”这个话非常准确,下一步怎么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并且使我们在全世界真正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农情、国情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