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策划 ›
作者:
发布:2023-08-18 10:32:26
阅读:53
位于成都崇州的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始终坚持绘好“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富裕”这张蓝图,先后印发《德阳市乡村振兴双环线建设实施方案》《德阳市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深入践行重农抓粮、提质增产、科技兴农的现代农业振兴路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政策保障
落实“四五五六”发展总思路,将乡村振兴纳入建设现代化德阳“五大战略”,印发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德阳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聚力实现“两个高于”、打造“三个示范”,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1个、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4个、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村100个以上,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国、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德阳经验。
机制保障
印发《德阳市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组建园区建设、种业振兴、人居环境、乡村建设、农机装备等11个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专项工作小组,高标准制定年度重点工作方案,明确主要任务,强化部门协同,整合要素资源,形成互相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格局,确保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
要素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优先用于农业农村的年度比例要求,保障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土地年度计划应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的要求,落实设施农业用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政策。
位于成都崇州的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田景观。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始终扛牢“天府粮仓”重要承载地大旗,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德阳片区的实施意见》,锚定丰产、科技、绿色、智慧、致富“五大”粮仓融合发展目标,奋力打造产出更高效、产品更安全、资源更节约、环境更友好、效益更突出的“天府粮仓”核心示范。
聚焦良田粮用,夯实丰产基底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把提升基础地力作为提升粮食生产潜能的首要任务,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试点,推广耕地种植用途数字化管控“一张图”,着力打造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全市纳入都江堰灌区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截至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8.2万亩,其中在永久基本农田中建成212.5万亩、占比达74%,居全省前列。
聚焦产业增效,打造科技高地
全面落实“藏粮于技”战略,以水稻、小麦全程机械化和油菜机播机收轻简化为重点,大力推广先进粮油生产技术和耕作模式,打牢丰收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芯战略,用粮“芯”提高单产。推动旌阳区、罗江区油菜制种基地建设,培育当家品种,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用、利益联结的“育繁推”育种体系。自主育成新品种132个,4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3个品种获评四川省第七届“稻香杯”特等奖,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聚焦生态发展,构筑绿色格局
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农业品牌体系,加快有机企业和产品培育,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和溯源管理,将粮食生产主体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重点,建立质量监测预警数据库。截至目前,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66个,入选省级农业品牌目录3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4个,全市2604家经营主体纳入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95%以上。
位于成都崇州的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智能插秧机正在田间作业。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聚焦数字赋能,深化智慧建设
探索农业生产数字化管理服务模式,推进数字农业信息平台建设试点,打造全域资源管理图、全过程服务物联网、全周期产业区块链“一图、一网、一链”数字农业体系,开展耕地用途数字化监管试点,建立农田数字“身份证”,打造集“制造、展示、应用、推广”于一体的丘区山区农机装备产业园,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个、“五良”融合示范片区3个,培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2个,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44个,推进“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5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6%,居全省第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个和9个百分点。
聚焦主体培育,提升致富动能
实施“小农户”振兴计划,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集聚发展,支持种粮农户向家庭农场提升,引导农民创办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95家,30亩以上种粮大户2577户,建成家庭农场1万余家、农民合作社3800余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971余家。
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建设西部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市。2021年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德阳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市。
“优”产业
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构建“2+5”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稳定发展优质粮油、生猪2个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中药材、花卉水果、蔬菜、食用菌、蚕桑5大特色产业,支持和推动县(市、区)以“特色小镇(中心村)+农业园区”模式,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6+N”园区布局。2022年全市粮食产量196.1万吨,生猪出栏281.4万头;全市夏粮单产332公斤/亩,油菜籽单产198.9公斤/亩,均居全省第1位。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51个,现有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园1个。
“聚”人才
在全省率先开展整市推进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建立覆盖6720名家庭农场主、3020名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的职业农民储备库,出台认定管理办法,支持职业农民加入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与城镇职工同样的退养制度、公积金缴存制度,深入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选拔1507名优秀农民工、783名产业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兴”文化
坚持既塑形又铸魂,开展传统文化保护行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创建市级以上文明镇村344个、文明家庭125个,旌阳区孝泉镇入选全省“十大魅力乡镇”,四个镇入选乡村文化振兴全省百强镇。
“美”乡村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农村垃圾、污水、厕所、彩钢棚“四大革命”纵深推进,全面启动农村“五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明确将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建设纳入100项重点任务中的十大民生实事,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全市595平方公里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农村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已成为新常态。
“强”堡垒
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35位市领导、92个市级部门(单位)联系35个重点乡镇。着眼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积极探索市、乡跨级交流,择优选派288名优秀干部、业务骨干充实乡镇干部队伍。统筹整合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力量,向254个乡村振兴任务重、力量弱、底子薄的村,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562人,发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高飞”。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