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策划 ›
作者:
发布:2022-04-25 16:16:39
阅读:44
谯江兰,钟佳利*,张立志
(四川中农富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兴旺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产业间的融合发展程度,当前德阳市旌阳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依然存在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特色产业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乡村产业融合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深度的实地调研,对德阳市旌阳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德阳市旌阳区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与建议;德阳市旌阳区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的兴旺在解决三农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产业的发展,但现今我国乡村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1]。“三产融合”不是一二三产业的简单相加[2],农村三产融合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3],为更好的促进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本文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为例,通过深度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研究。
1 德阳市旌阳区乡村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1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空间布局不均衡
一是空间上,呈现西强东弱。如粮油、蔬菜等产业发展较好的基地多集中在孝泉、天元、德新等平坝镇街;油菜制种主要分布在黄许、双东等丘区镇,生猪产业按照限养区要求,集中在和新、新中、双东等丘陵镇,水果产业种植规模上主要集中在东部丘陵片区。二是,根据旌阳区历年种植规模、产量、产值等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形成的农业主导产业有“优质粮油、有机果蔬、生态养殖”三大类。三大主导产业基本上涵盖了旌阳区大大小小所有的优势和特色产业,从总规模上看,每类主导产业规模体量还是足够大,但具体到产品后,规模体量就大幅缩小,比如水果产业,总体呈现出小散多杂的特点,绝大部分种类达不到产业化发展的规模要求,仍然是小生产对接小市场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绝大多数镇的产业种类和品种门类多达十几种,产业基地规模偏小,相对集中成片和具有一定水平的产业示范带、产业集群不多。
1.2特色产业发展不充分,知名品牌较缺乏
一是单体规模偏小,总体发展受限。天元生态葡萄、双东东美枣、柏隆兴澳伊百香果等产业特色足,但是规模尚不足以形成优势产业;孝感德润酱油、和新辣椒等旌阳区“老牌”特色产业,在多种限制因素共同作用下,产业规模逐步缩减;德新镇鲜花饼、孝泉麻饼、巴食川珍、野仙调味品等旌阳区知名特色食品市场开拓度不够,知名度不高;德阳潮扇、德孝文化等特色技艺或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二是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与“旌耘牌”“蜀道牌”区域公用品牌对接不够,未能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营销平台,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不够,外部市场难以形成对旌阳区特色农产品品质的整体良好印象与口碑。三是标准化认证不足。全区绿色食品16个、有机农产品仅3个,无地标产品,总体上获得“三品一标”、GAP、GMP、QS等相关认证的基地、产品数量比例较小,产品品质缺乏足够的证明支撑。
1.3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带动能力有限
一是新型经营主体数量不够。旌阳区作为德阳市中心城区,同时临近成都等大城市,外出务工劳动力占总劳动力54%,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现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不足以支撑旌阳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要求;二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现有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缺乏联农带农机制,市场拓展与产业带动能力有限,尤其是缺乏产业领军型龙头企业;三是专业合作社纽带作用未发挥。现有专合社大多为“空壳社”“一人社”;四是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资金不足,融资能力差,经营理念落后,生产方式传统,难以持续发展。
1.4乡村产业链条不长,产业附加值低
旌阳区存在着农业产业链条短且各关联主体相互割裂的情况。一是产业链条短,多数农副产品停留在直接卖农产品上,即使有加工,也只是初级加工,具有多个链条环节的精深加工极少,在空间上丘陵片区的农产品加工基础更为薄弱,甚至空缺;二是供应链条短,产业发展以内生循环为主,绝大多数就地出售,营销距离短,尤其是特色产业出区、市的不多,出省和外贸出口的比重更小。三是利益链条短,多数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分别在不同利益主体手中实现,利益分别由不同主体独享,缺乏一体化经营与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
1.5农旅融合尚在起步,发展短板明显
旌阳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亮点项目,但旌阳区农旅融合发展依然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先天资源不足,后期资源开发缺乏系统规划。相比之下,旌阳区境内没有名山大川、湖泊大河、草原湿地等自然风光,现有的田园观光、民族风情、传统民俗等资源分布散乱,资源之间缺乏有效整合,业主主导的项目普遍缺乏规划,盲目开发,失去了乡村原有的淳朴印记,可持续性不强。二是休闲接待配套设施不足。旅游配套设施不足已成为旌阳区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大多数乡村旅游点配套设施不齐,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尚难满足游客需求。三是休闲旅游产品单一。目前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资源挖掘不够,缺少深层次开发和高品位打造,缺乏特色产品组合。
1.6农业基础设施及抗风险能力仍然薄弱
旌东丘陵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薄弱,与旌西平坝或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道路交通、水利设施依然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农村机耕道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与田块相连的作业机耕道和田间生产路匮乏,影响农机作业,增加生产成本。二是农田水利“毛细血管”工程少,田间配套设施薄弱,堰塘、蓄水池等小型灌溉设施分布不均,覆盖面积小,用水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三是农作物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和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巨大,受草地贪夜蛾病和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德阳市旌阳区的粮食和生猪产量发生较大波动。
2 德阳市旌阳区乡村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建基地,保供给,做强现代都市农业
结合旌阳实际,推动粮油、生猪2大主导产业和肉鸡、蔬菜、现代种业、水产、特色林果5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种养结合,大力推广粮菜轮作、林下经济等种植模式,推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结合,通过稳定发展粮油产业、重点扶持生猪产业、积极推进现代种业、加快调整肉鸡产业、巩固提升蔬菜产业、优化提升现代渔业、适度发展林果产业等路径,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旌阳都市现代农业“2+5”产业体系。
2.2强科技,促增值,提升乡村加工制造业
一是做强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和支持德阳市旌阳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同时,以油菜籽、花生等油料作物以榨取油脂为主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推进综合利用加工。二是探索乡村智能制造,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形成以农机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食品饮料为特色产业,乡村建材和数字乡村等为新兴产业的产业结构,构建乡村工坊。
2.3挖特色,延链条,拓展乡村特色产业
一是积极发展特色种养。在旌阳区30万亩粮油、7万亩蔬菜、3万亩水果现代种植分布基础上,根据旌阳区种质资源、地理成分、物候特点等独特资源禀赋,明确芳香植物、百香果、和新辣椒、五星枇杷等特色种植产业布局与发展方向。二是重点开发特色食品。旌阳区特色食品资源丰富,果汁牛肉、黄许皮蛋等乡村特色食品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当前重点是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培育、规范一批乡村作坊、车间,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生产意识,优化食品清洁化、标准化制作环境,筑牢特色食品品牌保障。三是传承特色手工技艺。传承特色技艺,改造提升蜡染、编织、剪纸、刺绣、陶艺等传统工艺,促进特色手工技艺走向现代大众生活。四是做强特色产业品牌,加快“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建设,构建“蜀道、旌耘、旌供坤元”等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
2.4补配套,提品质,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一体化”发展战略,坚持与成都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的战略路径,积极对接大成都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梯度层级旅游市场,结合旌阳区“三区”文旅空间布局,以乡村旅游发展为突破口,着力整合旅游资源,丰富农文旅要素,补齐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打造旅游带,全面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2.5促融合,兴业态,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
一是扩大生产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通过积极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等方式,积极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和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和方式,不断提升旌阳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二是丰富生活性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生活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农村消费,全面提升旌阳农村地区生活服务水平。
2.6建平台,育主体,推进乡村创新创业
一是围绕每1个主导产业,培育2家农业龙头企业,20家小微农产品加工企业,搭建“1220”龙头企业矩阵。二是为乡村发展安上“大脑”,着力打造以“1份战略合作协议+N个服务合同”为机制、“1个乡村振兴学堂+N个实训基地”为载体的“1+N”旌阳乡村振兴智库模式。三是构建“1+1”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即“1个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1组知识产权执行机制”。四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服务旌阳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建议搭建一个旌阳区农业大数据平台,探索打造智慧农业旌阳方案。
参考文献
[1]闫晓雪.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9(13):69-70.
[2]梁徐策,符瑜玲,梁嘉幸.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三产融合研究——以新会陈皮村为例[J].北方经贸,2020(05):8-10.
[3]李国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问题探究[J].开封大学学报,2021,35(01):36-41.
推荐新闻